Plus(读+)快讯,7月4日,“青春向上・友好有为”第二届马栏山青年大学生视频文创节闭幕式暨“视听中国”马栏山青创沙龙在湖南广电七彩盒子举行。活动自今年1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25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地区中外大学生参与,共收到来自全球各地120所高校的超过1600部原创视频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外青年在视频文创领域的创新创意与蓬勃活力。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主任王卫权,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贺辉,湘潭大学校长廖永安等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闭幕式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包括百名优秀青年创作者芒果研学、闭幕式颁奖盛典以及“视听中国”马栏山青创沙龙等。经过激烈角逐,本届视频文创节共诞生了“百佳作品”和十大终极奖项。其中,暨南大学《法国姑娘与中国文字的奇妙之旅》荣获主竞赛单元“最佳作品奖”;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离太阳最近的人》荣获公益广告竞赛单元“最佳作品奖》;华中师范大学《噢,乖!》荣获微电影微视频竞赛单元“最佳作品奖》;湖南中医药大学《在湖南挺好的》荣获港澳台青年交流竞赛单元“最佳作品奖》。湘潭大学《幡动》被专家评审团一致认为最能代表本届作品品质,荣获本次活动特别大奖“最具推广价值奖”。

来自暨南大学的张一洵同学在分享获奖感言时表示,“用00后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是她创作的初衷,而熟练运用新兴媒介则是让中国故事广泛传播的关键。”《幡动》导演、湘潭大学学生付可欣认为,网络微剧已成为当今视频文创的趋势,只有打破“学院派”“传统式”的创作思路,才能更好地打造出新一代青年创作者的作品和品牌。

此外,活动还新增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女演员”三个单项奖,分别由南京邮电大学彭颂喆(作品《洛水牡丹 数绽千年》)、成都文理学院王光洋(作品《单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巴基斯坦籍留学生兰苑(作品《山水相逢 合和共生》)三名同学摘得。

王卫权表示,视频文创节融合了高校青年的创意智慧、产业界的丰富资源及广泛的传播渠道,构建了一个集“学习、交流、创业”于一体的珍贵平台,同时也是“育新人、兴文化”的生动体现。

由“百佳作品”主创团队组成的青年大学生研学团还受邀前往湖南广电5G实验室、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XR虚拟演播基地、天合制造等地进行研学交流,对话一线技术人员,揭秘创制背后的密码。

闭幕式上,“视听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马栏山融合研习平台正式启动。这一由政府、高校、传媒共同打造的全国大学生视频文创团队、作品的孵化平台,是电广传媒、湖南经视、芒果制作共同打造的“芒果研学团”的全新升级,将在视频文创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扶持、技术平台支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赋能大学生创新创业。

“‘马栏山青年大学生视频文创节’的前身,是20年前湘潭大学发起举办的‘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它不仅承载了一代代青年大学生的梦想和故事,更成为视频文创赋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和平台”,廖永安表示,文创节不仅是青年才俊的竞技场,更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希望青年创作者,要成为文化传承的“燃灯者”、科技创新的“弄潮儿”、文明互鉴的“架桥人”,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文化品牌,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网民使用率达98.4%,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视频文创赋能千行百业已成为常态,更成为我国“文化出海”的重要抓手。据悉,本届视频文创节不仅涌现了大量来华留学生的原创作品,还吸引了众多海外高校积极参与。“十年前,我就开始记录来中国的留学生活,现在我的作品已经吸引了很多外国人通过视频了解中国、走进中国。”中南大学伊拉克籍学生贾思德说。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的华裔万芷晴创作的《蛇来运转》讲述了当地华人村落传承“年味”的故事,此次获评“百佳作品”的消息在海外网络平台上引起广泛关注。“我希望用最真挚的作品,守住了最温暖的根脉。更希望,我能通过视频文创进一步了解中国、传播中国故事。”

“马栏山没有马,但是集聚了大量的创新‘黑马’;马栏山没有栏,敞开怀抱吸引青年才俊奔赴而来;马栏山没有攀不过的山,正加速以蓬勃之势崛起文创产业‘高海拔’。”贺辉对活动给予高度好评。

本届视频文创节由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湖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湘潭大学、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理委员会、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共青团湘潭大学委员会、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芒果研习文化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湖南芒果制作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唐竟淳 吴谨)


编辑:李牧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读Plus)”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