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Plus(读+)快讯,9月9日,在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沈阳故宫营建40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与萃华创立130周年之际,以“传承·创新·共生·致远”为主题的“非遗创新发展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这场跨越世纪的高规格盛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非遗技艺历久弥新的魅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力量。

权威机构领航,非遗聚力新平台

大会由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及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主办,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会议汇聚多方力量,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珠宝玉石首饰国检集团、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等机构权威指导,萃华珠宝集团承办,并获世界黄金协会、国际铂金协会、中国黄金协会的鼎力支持。同时,北大文化讲师团、中通协中央云智库战略研究院、北京故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萃华品牌战略研究院机构等亦为大会贡献智慧。众多媒体全程报道,共同见证中国非遗迈向政企学研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政企学研云集,共绘非遗新蓝图

大会在资深媒体人杨澜女士的主持下拉开帷幕。萃华珠宝集团董事长郭英杰先生、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叶志斌先生、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岳阳先生、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周郑生先生、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会长朱钢先生、沈阳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孟繁涛先生、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部主任吴迪先生等嘉宾为大会致辞,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非遗保护与创新的重要意义,并对非遗文化的当代转化与国际传播提出了展望与路径。

传承创新对话,智汇非遗新未来

非遗的生命力源自人的传承与创造。大会集结了非遗传承人、文博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围绕“非遗的活化传播”“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产业生态构建”“时尚话语转换”以及“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苏阳提出,博物馆应通过主题策展与文创开发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传播”,沈阳故宫正积极融合故宫IP与非遗技艺,拉近传统与当代生活的距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院长郭颖教授指出,高校非遗教育应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创新融合,构建跨学科、重实践、强创新的非遗人才培育体系。

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戴智认为,广东作为工艺美术大省,应着力推动设计转化与价值提升,构建融合设计师、传承人、品牌与市场的产业生态,增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时尚传媒策划人 时尚致爱出品人冷雨璇提出,非遗要打破“陈旧”或“猎奇”的刻板印象,强调应加强文化叙事、深化设计,通过创新营销助推非遗登上国际时尚舞台。

萃华非遗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夷锬结合创作实践表示,传承是根基,创新是方向。她以花丝工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作品为例,阐释如何打造出既蕴含东方神韵与宫廷气度,又能让世界为之瞩目的珠宝作品。

中国非遗出海,扬帆世界新征程

中国非遗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走向世界舞台。近年来,萃华相继亮相巴黎时装周、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等国际舞台,并携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故宫博物院开展全球巡展,赴法国、意大利、新加坡、韩国等国进行文化交流。2025年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以花丝珍品致敬故宫百年华诞。站在130周年的新起点上,萃华以一场隆重的“非遗文创海外行”启航仪式,正式发布国家非遗品牌出海战略,并同步启动香港、吉隆坡、日内瓦及阿布扎比等多项国际项目。这一系列举措,清晰展现了中国非遗文创以坚定自信之姿迈向全球市场。

展望未来,中国非遗保护将继续秉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创新中传承,让千年非遗焕发新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文化桥梁。


编辑:李牧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读Plus)”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