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Plus(读+)快讯,8月14日,第八届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海创赛”)深圳站预赛在深圳南山科兴科技园圆满落幕。本届大赛以“才聚南宁,‘邕’抱未来”为主题,以大赛方式公开遴选海(境)外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到南宁创新创业,为南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和科技创新高地,汇聚了大量优质创新资源。本次深圳站预赛精准聚焦南宁市重点布局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与低空经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领域,吸引了46个优秀项目同台竞技。赛场上,各参赛项目通过“8分钟陈述+7分钟答辩”的紧凑路演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技术创新性、市场前景、商业模式及团队实力。
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产业规划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医学部、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伯清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等行业专家、投资人专家组成的20位专业评审团,从参赛项目申报人研发实力、团队研发及市场开拓能力、创新性及创新成果、落地可行性及产业化发展前景、资金投入情况及融资分析等五个方面,对项目进行了近4小时的严谨评审和深入质询。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与严格筛选,最终17个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与南宁产业契合度强的优质项目成功突围,赢得了总决赛入场券。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与南宁的合作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地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阵地,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众多大湾区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本次大赛深圳站预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深了两地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合作,为大湾区优质项目落地南宁搭建了广阔平台。
自2018年首届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以来,大赛已成为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过去七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个项目参赛。今年,大赛列入了广西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系列赛事之一,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再创新高。
深圳站预赛的成功举办,为大赛的总决赛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期待这些优质项目在南宁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推动南宁与海境外创新创业资源的深度融合。借助大赛平台,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优质项目落地南宁,为南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众多参赛项目中,“实时面容翻译SaaS平台”“外包装缺陷AI视觉检测项目”“基于POV全息技术的线下应用”等AI相关的优质项目尤为引人注目。其中,“实时面容翻译SaaS平台”凭借AI实时面容翻译技术能实现28种语言的实时翻译,并精准同步视频中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唇形动作,完整保留原声的语音语调和情感细节,为观众带来仿佛说话者直说外语般的自然沉浸体验。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技术精准切入影视翻译、跨国视频会议和跨境电商直播三大领域,满足这些行业对视频翻译的迫切需求,目前公司已拥有19项技术专利,并在多个实际应用场景中验证成功,能实现情感丰富、无缝衔接的跨语言沟通,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技术研发,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推动翻译服务行业的变革。”
“外包装缺陷AI视觉检测项目”由心鉴智控(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参赛。在采访中,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的AI视觉检测技术解决了传统检测方式的局限性,为工业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目前,公司已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成功推出了全球首台近视、老花一体质检的光学智能检测设备,解决了传统由人工检测的痛点,不仅确保质量还提升了效率。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技术,拓展应用范围,助力更多行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和质量把控。”
深圳大学医学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叶其壮在采访中谈到海创赛的平台价值。他表示,海创赛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已成为汇聚海内外创新资源的重要节点。叶教授强调,该平台对广大创业者的吸引力在于其强大的综合服务能力:这里有来自各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严格评审,提供宝贵的专业指导和优化建议,为项目发展“精准导航”;同时,平台还深度整合了产业资源,为具备潜力的项目提供从技术孵化到商业落地的全方位、强有力的支撑。在叶教授看来,兼具专业深度与产业厚度的海创赛,无疑是激发创新活力、成就创业梦想的绝佳平台。
此次从深圳站预赛中晋级的17个优质项目,将与来自北京、苏州、德国、马来西亚、越南赛区的佼佼者们一同会师南宁,在总决赛的舞台上展开巅峰对决。大赛总决赛计划于今年9月在南宁举行。届时,大赛组委会将邀请所有晋级的项目赴邕参加总决赛以及项目对接活动。